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陆建德先生莅临我院讲学
作者:胡敏 李春然   来源:外国语学院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20-12-11

2020年12月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陆建德教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做题为“1930年代的英美左翼思潮回望——以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为例”的课程思政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侨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和福建省人文社科基地-中外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承办。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杜志卿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外国语学院陈历明教授、张燕副教授、黎林副教授、蔡和存副教授、曾阳萍副教授等老师和部分本院研究生、本科生线下参加了本场讲座并与陆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交流,现场气氛庄重温馨,活跃和谐。

陆建德教授以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为切入点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英美左翼思潮发展的脉络,并深入分析了作家在作品中所彰显的左翼思想。陆教授指出,19世纪欧洲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是英美两国左翼思潮的沃土,在两国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左翼思潮得以蓬勃发展。陆教授指出,英美左翼思潮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文化运动,其思想来源除了1845年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恩格斯,还包括英国文化评论家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艺术家约翰·罗斯金(1819-1900)、自称社会主义者的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支持“费边社”思想主张的萧伯纳(1856-1950)、文艺评论家考德威尔(1903-1937)诗人威斯坦·奥登(1907-1973)及社会活动家韦伯夫妇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溃,美国进入为期近10年的经济大萧条。此间,不断有作家、记者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尖锐的批评。陆教授指出,斯坦贝克通过《愤怒的葡萄》揭示了美国底层劳苦民众所受的不公待遇,表达了作家对“按需分配”社会的向往。陆教授提出,“按需分配”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其发展需要时间,在此期间,需要国家“伸手”来管,但是“手”不一定管用。陆教授的讲座将丰富的人文、社会及历史知识揉为一体,点面结合,具有宽阔的视野和深度的思考,对大学课程思政语境下青年学子的文学教学与研究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第一,我们要努力保护生态环境,以免出现《愤怒的葡萄》里的沙尘暴;第二,要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第三,生活与学习中不随意贴标签。以左翼思潮为例,如果有了这个标签,人们很容易囿于这几个字,而不去探究其背后复杂的思想内涵;第四,要以宽容的态度来看待不同国家的制度和政策,不以“二分法”看待事物,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其社会历史语境。

陆建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90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后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曾担任该所副所长兼《外国文学评论》主编。2010年至2017年调任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文学评论》主编,现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讲座教授,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作包括《思想背后的利益》、《高悬的画布—不带理论的旅行》和《自我的风景》等。近年从事鲁迅研究。

FAC8

陆教授发言

109E8

听众提问

202B4

讲座现场

11DF4

参加讲座部分教师与陆教授合影

上一条:我院师生参加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20年年会

下一条:翻译现代性——赵稀方教授讲座纪实

关闭

版权©2019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    电话:(0595)22691795   邮编:362021E-mail: wyx@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工信部备案号:闽ICP备11002060号-4


微信公众号



 

 

 

 

 

 

 

 

 

 

 

工信部备案号:闽ICP备110002060号-4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今日访问: 次 / 总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