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晚,暨南大学翻译学院院长赵友斌教授,应福建省人文社科基地“中外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翻译系主任陈历明教授之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了题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关键词之翻译》的讲座。
近年来,中国方针政策、政治理念等对外输出日益频繁,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如翻译出版,在国外报刊发文、在国际活动中发表演说答记者问。在对外传播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在翻译中国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赵院长认为,目前中国关键词翻译存在着三个困惑,首先,概念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真的有用吗?其次,概念是可以随意翻译的吗?最后,我们国内的翻译过来的重要概念都能被外国读者所接受吗?本次讲座重点解说了第三个困惑。针对第一个问题,赵院长主张有时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技巧也不能保证非常到位的翻译,技巧只是翻译策略之一。对于第二困惑,中国概念的翻译势必要有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翻译;而通过实验表明,对于这些重要概念的翻译学生现阶段是难以把握的,更适合的做法是把权威的译文收集起来学习背诵,了解其中的技巧。
赵友斌院长解释到翻译时,不可仅仅简单满足于“美己之美”,“发己之声”。要研究受众,了解他们的局限与预期,力求让他们理解中国,而不是误解中国。翻译时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与国外习惯的思维范式、话语体系、表述方式相适应。赵院长提倡加强政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和使用的统一化。并就此提出了解决对策,一要完善重要概念翻译机制,二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三要改进媒体传播方式。更好的把中国文化传播好,把中国国情说明好,引导国际社会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
通过赵院长声情并茂,幽默不失理性的演说,台下的学生首先对中国特色重要概念的翻译有了基本的了解,明白了平时多观察多积累的重要性。如今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参与不断深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作为翻译学习者,应感到身上的责任之重大。翻译人员加强双语功底的同时,还需树立国际视野,透彻了解国家政策,为国家文化和主张传播作出贡献。同时,赵院长脚踏实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也鼓舞着每一个听者的心灵。台下掌声雷动,不时欢声笑语,感慨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