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陈历明教授讲座: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最早旅行
作者:   来源:外国语学院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6-06-16

2016 年6月14日 下午,在外语楼207会议室,我院特聘教授、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兼翻译系主任陈历明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最早旅行”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系主任杜志卿教授主持。院长黄小萍教授、副院长黄文溥教授、英语系主任杜志卿教授、刘镇清副教授以及翻译团队老师,学院研究生聆听了该讲座。

陈教授先梳理了我国对莎士比亚其人的早期介绍。认为英国传教士慕威廉最早将其音译为“舌克斯毕”,后来才有“沙斯皮耳”、“筛斯比耳”、“沙基思庇尔”、“夏克思芘尔”等迥异其趣的译法,直至1902年梁启超最终为莎士比亚厘定今名。

随后,陈教授对《海外奇谭》的翻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该译本源自兰姆姐弟根据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散文集《莎士比亚故事集》,只选译了原作20篇中的10篇。从具体的译文内容来看,一方面,《海外奇谭》的译者从译文接受的角度出发,对译文做了许多改写与归化处理:在语言上,译者仍然选择了当时文人作为立身之本的文言文;在原文的题材上,译者选译的主要是惩恶扬善、皆大欢喜的喜剧类主题,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文体上,译者一改原文平实的标题,代之以我国读者更喜闻乐见的章回体;在叙述方式上,译者也不拘于原文,视接受语境的情况进行部分转换或改写。另一方面,《海外奇谭》的译者也在译文的词汇、结构形式等方面再现了原文的信息,在改写与再现、归化和异化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总体来看,《海外奇谭》在很多方面都并不逊于林纾的《吟边燕语》,面世也较后者早,其影响力却大为逊色。陈教授指出,这可能跟发行量、出版社的影响力、译者知名度等因素有关。概言之,《海外奇谭》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章回小说“话说……”,“且听下回分解”式开头结尾的套路,引进了短篇小说的悲剧写法,冲击了我国以“大团圆”结局为标志的传统小说模式。作为最早的莎剧翻译,《海外奇谭》开启了我国短篇小说译介的先河,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提问交流时,细心的黄文溥教授指出,章回小说的回目一般为工整的偶句,《海外奇谭》中标题的形式似乎更接近三言二拍中的小说名的形式。杜志卿教授总结说,有些老师讲座的主题可能看上去跟我们关系不是很大,但他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启发,听讲座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莎剧的译介研究是一个大题目,陈教授这种基于第一手材料的学术史的梳理无疑启发了师生对莎剧的译介的认知。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上一条:我院教授陈道明、黄小萍专著正式出版

下一条:王铁钧教授讲座:《日本书纪》与唐宋史籍

关闭

版权©2019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    电话:(0595)22691795   邮编:362021E-mail: wyx@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    工信部备案号:闽ICP备11002060号-4


微信公众号



 

 

 

 

 

 

 

 

 

 

 

工信部备案号:闽ICP备110002060号-4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今日访问: 次 / 总访问: